王八与龟(1 / 2)

“文必秦汉, 诗必盛唐”。

这个朝代虽然不存在楚辞记忆的历史之中,但这些伟人依旧应运而生,留下了无数华丽的文章诗赋给后人传承。

大魏朝就像是三千世界的某一分枝, 从某一个时间节点后发生了改变,后续的走向不同, 但前期的世界观还是差不多的。

楚辞也是写了文章的。

他的文风较为豪爽狂放,和时下流行的复古派有些许不同。不过他想, 那祝提学年纪不算很大, 而且马上就要升任一省正提学, 内心必然是有诸多抱负的。

说不定他的这篇文章,能正和他的青眼。

而且, 楚辞心里隐隐有种感觉,他总感觉这祝提学是冲着他来的。

去年漠北雪灾,他献了一策给那莫道员, 那莫道员说绝不会亏待他, 恐怕就应在了这事上面。之前他家先生也说过这事,然而那么久没消息,他差点以为功劳已经被人吞了。

当然,他也不敢很肯定的说就是给他的,毕竟若那莫道员和这祝提学不是一条心的话,那救灾之策就给别人了。

唉, 多想无益。

既然已经开始走神了,楚辞干脆放下毛笔,然后起身走到床边, 看着床上挤在一起的两个小脑袋,他们的脸睡得红扑扑的,一副好梦正酣的样子。

从长溪村回来后,两个小的感情好了许多。主要是楚小远变得友善了一些,甚至这几天都愿意挤在一起睡了。

还是小孩子好呀,无忧无虑的。

前几天他接到了寇静传来的书信,上面让他正视自己的内心,选择适合自己的本经。治经一定是要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的,不然深入理解时必然会出问题,到时候这一房的考官一眼就能看出来了。

楚辞也终于确定下来了,他想要治春秋。这些天他在县学打听了一下,发现大部分夫子基本上治的都是诗经,礼记和尚书。其中他的先生是当年的诗经魁,而山长是先生前一届的礼经魁。

这也是大势所趋,时代的选择。毕竟先嘉佑帝生前最喜欢取的就是这几样,甚至前些年连续三届的状元郎都是治诗经的。

县学里治易经的夫子有两个,治春秋的有三个。楚辞偷偷了解过这三位夫子的履历,然后绝望的发现,其中最好的那一位,在那届乡试的春秋房中排倒数第四。另外两个甚至还未中举,想必今年也是要一同参加乡试的。

找不到合适的房师,那就得靠自己的努力了。楚辞决定,待提学这事完了之后,他就去告诉先生自己的选择,希望先生不会因此将他逐出门外,不然他就是当场抱着先生大腿哭,也是要留下来的。

县学大门外打扫得一尘不染,门外挂着张灯结彩,气氛比之过年也差不多了。楚辞他们昨日也被安排做事了,一人拿着一块抹布,务必将每扇门窗都擦拭干净。

县学里,山长正和当地的乡绅聚在一起聊天,这些乡绅也都是有功名在身的,此等大事,若不通知他们,也是很失礼的。

巷子口开始鸣锣,一连响了九声方才作罢。

这锣声震天,他们待在先贤馆内都听得一清二楚。楚辞想,提学虽无品级,可一应待遇却是按照五品知府来的,看来是个实权部门。

县学外开始放鞭炮,住在这青石巷周围的老百姓早已围在道路两旁观看。

打头的先是几个端着牌子的,牌子上书“甘州府提举学事司”几字,为的就是表明身份,只要是地位不如他的,此时都应避让了。后头还有随从若干人。

山长引着众人在门口等候,前面一顶青色小轿上下来一个人,大约四十多岁的样子,唇上留着两缕胡子,观之和蔼可亲。几名分巡道也从后头跟上来,站在祝提学的身后。

落在最后头的杨知县也立刻从轿子上下来了,他紧走几步,来到距祝提学半个身子的位置后站定,说道“祝提学,这就是袁山县学了。站在您面前的那一位,就是袁山县学的孔山长,您应当还有印象吧”

被点到名的孔山长携众人行礼,“提学大人有礼了,大宗师莅临,真令袁山县学蓬荜生辉。”

“各位乡邻免礼,我此来本是为了与尔等交流一二,不必太过拘束。”祝提学亲切的话语让大家感动不已,随后,山长引着祝提学等人往县学里头去了。

被几十个人簇拥着参观了县学的布置之后,祝提学有些感慨“袁山县学环境艰苦复如往昔,各位吃苦耐劳,实为我辈楷模。待我回去之后,必向正提学大人上奏,明年袁山县学的治学经费多加二成。”

“有劳大宗师体谅,吾等感激涕零。”孔山长一副快要感动哭了的样子,这好处可不止轻飘飘的一句话,实惠着呢

“县学学子何在”

“他们如今在先贤馆内等候大宗师提问呢,请大宗师随我前去。”

先贤馆内陈列着自孔子以来的所有圣人画像。祝提学等人从前头进馆,先焚香祭拜了孔子等人之后,才到了先贤馆内。

乡试班的一百二十名学子正排列整齐地站在先贤馆内,见孔山长他们踏入,立刻弯腰行礼,齐声道“学生们见过大宗师,大宗师有礼了。”

“众位良才免礼。今日毋须拘礼,只把我当成一个普通长辈便是。”

学子们原本不该抬头直视提学大人,听他这样一说,便都把头抬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