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 加班加点(2 / 2)

甲壳狂潮 金属裂纹 2185 字 16天前

若不是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反应堆,一哥肯定不肯大出血。

其实微堆才是最适合用在航空航天工程上的反应堆,但是微堆输出功率太低,根本带不动电磁炮,多堆联动需要的数量太多,时间太赶根本来不及制造,所以只能退而求次,弄两座液态金属堆顶上去。

电磁炮必须安装在稳定的武器平台之上,而目前最稳定的空间平台只有两个,一是国际空间站,二是天宫。

驻守空间站的宇航员们立刻行动起来,进行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各国顶尖专家以最快速度,设计轨道炮与空间站的连接装置。

然而空间站不是宇宙战舰,经过计算发现,电磁炮连续发射产生的震动和后坐力,不仅会影响空间站的正常姿态,还有可能影响空间站的整体结构,从而威胁空间站的安全!

最终的结论是电磁炮无论如何都不能安装在空间站上!

为此五大国再次展开紧急磋商,不过会上只有中美俄三国说话,已是昨日黄花的英法,很识趣地闭紧嘴巴。

讨论的结果是必须为电磁炮定制武器平台,全球拥有航天能力的国家和地区,用的都是一次性飞船,那东西根本不能当武器平台使用,唯有美国佬拥有独一无二的航天飞机。

美国人不得不将早已退役的航天飞机从博物馆里拉出来,以最快的速度召集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维护,不求航天飞机能够使用多少次,只求一次性发射成功,哪怕任务结束后直接扔在宇宙里也没关系。

由于担心航天飞机可能在发射过程中失事,美国一口气拉出四架退役航天飞机,但是按发射计划,这些退役的航天飞机在发射时不会承载电磁炮或反应堆等重要物资,以免发射时发生意外。

就是说,航天飞机与反应堆和电磁炮的结合,必须在太空中进行。

尽管各国的技术人员拼尽全力,尽可能采取整体封存,将组合的难度降到最低,可是三者的组合仍然不是接个电线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由专业人员现场指导。

为此,各国紧急召集核技术和武器技术方面的专家,对专家中身体条件较好的人员进行突击宇航培训。

这个时候,已经顾不上什么条件不条件的了,只能矮子里面拔高个,先把有没有的问题解决了再说。

能不能阻击小行星群,已经和全人类能否生存联系在一起,在这个前提下,个人的安危完全不在上层的考虑之列,反正无论哪个国家,都不缺志愿为国献身的爱国者。

航天飞机与电磁炮的结合、电磁炮与反应堆如何安置,都需要时间来解决,不过时间不等人,虽然武器平台还没升空,其他物资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紧张的准备一一到位,开始陆续发往太空。

此后的每一天都能听到运载火箭升空的消息,仅中美俄三国发射的运载火箭,就占到发射总数的三分之一。

发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由于赶工和本身的质量问题,印度和日本各有一枚火箭在发射过程爆炸,毁掉不少物资,好在这两枚火箭的运载能力不强,而且制定发射计划的时候已经考虑到物资的冗余问题,才没影响到计划的正常实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