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野战铜炮(1 / 2)

南明大丈夫 话凄凉 2230 字 4天前

十余月底,南阳府进内,三万余高军精锐,驻扎在城外的旷野里。

放眼望去,一顶顶的军帐蔓延,营盘内旌旗猎猎,喊杀声整天。

这时校场上列成队形的魏军士卒,一手持刀,一手拿盾,在将官的督促下,“嘿嘿哈嘿”的连劈几刀,近千人动作整齐划一,气势恢宏。

另一边的校场上,火铳手熟练的抬铳射击,长枪手奋力突刺,战马来回疾驰,冲高坡,跃战壕,各营士卒训练十分火热。

在拿下夷陵后,高义欢留下三万人马分守湖广各地,而豫南则集结了近七万大军。

这七万人马,四万人分守各险要关隘,三万精锐则集中于南阳,加紧训练,以观时变。

高义欢从荆州出发后,不几日就快马奔到南阳,一面督促士卒训练,一面等待关中的消息,顺便视察南阳新建造的兵器作坊。

现在随着高义欢的地盘扩张,汝宁已经不再适合作为魏武军的中心。

相比汝宁,南阳地处盆地,四周山脉环绕,易守难攻。

除此之外南阳盆地,良田众多,周围的山脉又矿场丰富,物产丰富,又联通湖广,所以比汝宁跟适合作为高义欢的老巢。

为此高义欢便将新建造的火器作坊,还有一些其他的兵器作坊,设在了南阳和襄阳。

时下汝宁、南阳、襄阳都有不少作坊,而根据位置的不同,还有获取资源的不途径不同,作坊的分布便也会存在一定的区别。

襄阳因为靠近明朝,汉水又同长江相连,方便从南方获得,棉布、精铁等物资,所以建造了不少衣甲、被服、军鞋、旌旗等工坊。

汝宁还再造炮造铳,不过不再增加工匠,很大一部分产能,被转移到南阳。

南阳府周围多山,桐柏山区,有金、银、铜、铁等各种矿产,眼下除了金、银的矿品太低,难以开采之外,铜铁都有了一定的产量。

南阳有矿,平顶山有煤,在南阳设立作坊,也便于运输,减少原料的运输成本。

此前高义欢因为资源不足,所以主要铸造火铳和铁炮。

现在工匠在桐柏山脉中找到一个铜矿后,高义欢用汝州一战时,俘虏的绿营兵进行开采,然后派工匠入山冶炼,再用骡马将铜锭运出大山,便逐渐积累了一些铜锭。

高义欢在南阳造的火炮,并不是汝宁造的铁炮,而是更为轻便的铜炮。

清军开始使用震天雷,让高义欢吃了一惊,感到了很大的压力,所以他到南阳不久,便领着一群人来到工坊进行视察。

现在清军的地盘广大,人口众多,高义欢必须要发挥他在器械方面的优势,才能抵消清军的一部分优势。

这时一群人骑马离开营盘,飞驰着来到位于卧龙岗的铸炮坊,隔着老远便见几排红砖房,还有几个巨大的高炉耸立着,冒出一道道滚滚的浓烟。

十月底,天气已经转凉,高义欢望见那烟囱,不用人引路,便一路驰骋,黑驹儿健步如飞,直跑得耳畔生风,冷风刮的脸颊生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