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三十多个老老少少坐下,高义欢坐在他们对面,寒暄着问了些家常。
“几位老乡,藩府有没有给你们安置田地耕种啊?”高义欢问前面几位老者。
“大王,安置了,一户人家有二十亩地,县里借了耕牛和种子,给了口粮,大家心里都蛮踏实的,都念着大王的好。”胆子大的老者,有些激动的说道。
一旁的李岩问道“老乡,借贷的东西,来年压力大不大?”
西魏实行新政,其中有一新法,乃是借贷法,是效法王安石的青苗法。
王安石变法失败,内阁很担心新法不能帮助百姓,反而会加重百姓的负担,因此李岩有此一问。
“没什么压力,县里才收我们一分利,我们在凉州时借贷都是三分、四分的利。”老者忙回道“司隶这边的租子,也比那边交的少,大家都感谢大王的恩德哩。”老乡们脸上布满了笑容,发自内心感谢高大王,感谢大魏藩府。
一旁的孙知府、郑县令却背后冒着冷汗,幸亏他们没有搞什么名堂,不然仕途就完了。
其实李岩的担心,是有些多余的,推行考核法后,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是从多个方面进行的,不仅看县里的水利、人口、田亩、赋税,还要看县里五等民结构的变化,已及每一个等级的收入变化。
光赋税增长,水利工程和道路修建,县里百姓收入却减少,跌破一个标准,考核时就该看一看官员是不是好大喜功了。当然,赋税、人口、水利都没增长,县里还越来越穷,那这个官员就更加不合格了。
另外,吏部考核时,还会对县里五等民进行调查,让他们对地方官员做个评价,作为考核的参考。
新法推行后,西魏官场,反对的声音很大,不少官员都埋怨,官不好做,有很大的抵触情绪,高义欢每个月都能收到几本攻击新法的奏疏。
为此高义欢也比较头疼,大部分人寒窗苦读,并非是来兼济天下的,他们没有那么高的情操,而是来当官大爷,来作威作福的。
藩府对官员限制太严格,引起反弹,高义欢也不可能将他们都换掉,毕竟能帮助他治理国家的只有文官系统,你再选上来的人,依然是一个德行,而国家的治理,也不可能交给武将,更加不可能交给百姓。
至少历史上没有一个武将来统治的国家,或者交给百姓来统治的国家,能够长久。
为此内阁提议,增加官员俸禄,给予更高的待遇,高义欢采纳了建议,并承诺今岁制定出方案,明岁开始推行,才将反对新政的声音压下来。
李岩听了微微颔首,扭头与身边几名官员交谈了几句,高义欢则微笑着继续说道“听老乡们这么说,孤王就放心了。其实我大魏,除了种地之外,还有许多别的生计可以做。老乡们想早点还掉官贷,农闲的时候,可以参加兴修水利,可以去矿场采矿,去作坊上工,都能多得一笔收入,让大家赶快安定下来。”
老乡们只觉得从没见过魏王这样爱民如子,为百姓着想的大王。魏王怕官员不作为,搞名堂,亲自来慰问他们,为他们想生计,谋福利,让百姓十分感动。
高义欢要的就是百姓有这种想法,他要将慈父的形象,深深植入到老百姓心中。
这样今后藩府有什么引起民愤的政策出来,或者有贪官污吏,百姓都会觉得,这是官员欺上瞒下,是官员王八蛋,是他们蒙蔽了慈父的眼睛,如果魏王知道他们的苦,一定杀了狗官,为他们做主。
老乡们对高义欢的话来了兴趣,一名健壮的汉子忍不住问道“大王,草民想知道修水利,挖矿怎么算工钱?”
年轻人不像老头们,他们的干劲比较足,有将生活过的更好的动力。
高义欢微微笑着,扭头对郑璋宪招了招手,让他在一旁坐下,然后微笑着对百姓们道“孤王统筹全局,具体的事情,你们郑县令要比孤王更加清楚,他是你们的父母官,孤王让他来给你们解说,你们有什么疑问都可以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