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出.台政策(2 / 2)

扶摇直上 鹅城知县 2270 字 3个月前

正是看到这一情况,王简从社会的长远角度出发,决心全面推动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为了让大家开开眼界,并且明白如何发展职业教育,王简又申请国务院批准,带领全国的一些职业院校的负责人前往得国学习参观,因为得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很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这个事情由国务院外国专家局来进行安排,而具体的人员参与就是王简来定,王简就在全国选了大约五十人的规模,然后在他的亲自带领下前往得国参观学习。

在得国呆了有一个星期,所有的参观人员都对得国的职业教育发达感到震惊,无论是师资、设备、学生哪个方面,都远远好于国内的职业院校,他们所培养的人才都是被一些大企业要走了,是产业工人的主要来源,如果没有这些职业院校,得国的企业不可能有合格的产业工人,并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来,而这一切在国内来说还是一个空白,国内的职业教育完全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东西,根本无法满足像得国的那种需要。

参观的人员里面也有着民营的学校,他们在国内虽然也能招着一些人,并且生存的也是不错,但是相比起来,他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不能适应大工业化的发展,尤其现在信息化加快,如何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工人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双方的接触,王简就提出聘请得国的职业教育专家来到国内指导职业教育,得国方面也很热心,然后通过外国专家局的支持和批准,就聘请了两名得国职业教育专家来到国内,并直接到西平市职业技术学院去,把原来的院长给换掉,直接让得国人上任进行各方面的改革。

西平市职业技术学院的院长也是正厅的级别,想换掉他没有河西省委的同意是不行的,王简就直接与省委书记李运如联系,把聘请得国专家前来帮助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情况就向他说了,李运如听了之后就很痛快地答应了王简的要求,同意将原来的院长免去,然后让得国人来负责这所学校。

王简这样做也面临一些压力,一是把一个有编制的职业技术学院交到一个外国人手里搞改革是不是合适?二是如果得国人也搞不好那怎么办,岂不是会让他很是难堪?这两种情况的存在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是根本不敢这么搞的,但王简思前想后决定这么搞了,改革肯定有成功也有失败,如果人人都害怕失败,那就不要搞改革了,虽然请的是外国人,但是国内的足球队都能用起外国教训,为什么职业院校的领导就不能用外国人?不都是一个道理吗?

为了保证这两名得国人在学院里能起到作用,也不能只让他们两人呆在那里,他们对华夏的政治不大懂,要是有人与他们打太极,估计能把他们两人耍得团团转,所以王简就安排颜启明到学院里担任副院长,协助两名外国人工作。本来王简想把颜启明提拔到高教司副司长的位子上的,但是开会的时候有一名副部长表示异议,认为他资历太浅,资格不够,而实际上他与刘先举关系很不错,认为王简此举有让颜启明架空刘先举之嫌,所以就从中进行阻挠,让王简不能顺利任命颜启明为高教司的副司长。

看到有人反对对颜启明的任命,王简就搁置了一段时间,现在正好有这个机会,就决定让他到西平市职业技术学院去挂职,并将其级别提拔到副厅级,算是对他的一个超攫,在高教司资历不够下去任职总行吧?那名副部长就没有意见了。

颜启明知道王简把自己下放到西平来挂职,而且将他的职位提拔到了副厅级,心里非常感激王简对他的知遇之恩,来到西平这边后,全力辅佐两名得国人在这里搞职业教育的改革,同时也认真研究学习得国人的教育经验,然后进行总结分析提供给王简,只有这样才能报答王简对他的知遇之恩,把职业教育工作搞好。

西平市职业技术学院相当于王简试验改革的一个点,原来院长留下的人得国人的上任和颜启明的到来还是非常排斥的,不过正好有胡宜团在省纪委的支持,带着省纪委的人连续几次到西平市职业技术学院视察工作,对潜在的反对者进行震慑,确保颜启明的工作和得国人的改革能顺利进行下去。

由于有了胡宜团的支持,西平市职业技术学院显得比较平静,两名得国人和胡宜团一起研究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方案,按照得国的那种模式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与此同时,王简也开始在其他省份做了一些职业教育的改革,只是没有外国人的参与,但是也鼓励他们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尽快让职业教育能良性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