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太高看京西军了(2 / 2)

大宋的智慧 孑与2 2775 字 1个月前

最后好不容易看出来一点门道,这才发现,所谓的八门金锁大阵是一个纯粹的冷兵器时代的产物。

利用地势合理的用兵,总能在某一个区域内形成以多打少的态势,因为阵势在不断地变化,利用橹盾或者石块将攻进来的敌军分开,从而达到减少伤亡歼灭敌人的目的。

云峥不明白在短兵相接的情况底下,辽人舍弃了自己骑兵的优势和自己进行阵地战,他们是傻了还是糊涂了?

拥有火药弹和燃烧弹的宋军此时在强弩的配合下,步战近乎于无敌,云峥不相信耶律乙辛麾下的辽军会比杀人魔王耶律花塔的麾下更加的精锐,那些有着蛮人血统的狂暴步卒都不是宋军的对手,耶律乙辛的底气到底从何而来?

诺大的军阵把所有的辽军都一团一团的布置在一起,这是多么好的火炮靶子啊?如果大量的燃烧弹再投进去,白磷弹也扔进去,八门金锁大阵就成了真正的人间炼狱。

宋军现在不缺少远程攻击的能力,事实上宋军目前七成左右的杀伤力都是来自远程攻击的,不论耶律乙辛布下的阵势多么的精妙,只要宋军不进去,他又其奈我何?

“八门者: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如从生门、景门、开门而入则吉;从伤门、惊门、休门而入则伤;从杜门、死门而人则亡……阵势变化万千,惊门接开门,杜门接生门,死门接景门,休门接伤门,八门相互转换,生生不息,端是厉害!

如今,耶律乙辛在铜头关下布下此阵,我们万万不可小觑,大阵由二十万辽军组成,大阵连绵三十余里,想要破阵,唯有悍将尽出,从如从东南角上生门击入,往正西景门而出,其阵必乱……”

看着文彦博将的口沫横飞,陈琳王安石等人听得如痴如醉,云峥端着酒杯瞅着天上的浮云发愁。

文彦博为了证明自己的才华不虚,这些日子里不断地蛊惑王安石和陈琳,云峥自己如同石头一样无法改变,所以他就想说服这两个人一起来向云峥施加压力,免得他行差踏错,葬送了目前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云峥现在知道太宗皇帝的三次北伐为何会失败了,每次开头都是极好的,到了最后一定会有一大群叫做文官的苍蝇在他面前嗡嗡嗡嗡嗡的飞舞,硬是把一个睿智的主帅给忽悠成了一个傻瓜,貌似目前的局势不错,可惜总有漏洞被辽人找到,最后难免溃败。

文人策划的计策不是不好,而是过于精妙,他们会出于谨慎,不由自主的将所有异族人都想象成和自己一个智商层面,因此过于多的烟雾遮住了大家的眼睛,反倒看不清楚最初的局势。

只要攻击受挫,那些机敏的文官就会反思自己的计谋,然后再设计出一个更加精妙的计划,然后,然后就是太宗皇帝被人家射了一箭,四十余万大军一夜星散,回到大宋的部下不足八万人。

“避开辽人的精锐,我们从西南方切入,然后从正西方突出,这样一来就能把敌人的八门金锁阵南到北切成两半,让他东西不得兼顾。

当然,这样做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遴选出来的步卒必须是最精锐的,必须在三个时辰里攻击前进十八里之遥,这对他们的体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文彦博说到这里捋捋胡须慨然一声道:“即便是付出巨大的牺牲,老夫也认为这是值得的,此战过后,西京道再无战事!”

云峥的眼泪都要出来了,一支军队需要横穿辽人层层军阵,攻击前进十八里,什么样的悍将有这样的能力?

按照京西军的标准配备,二十斤重的铠甲,六斤重的长刀,四斤重的火药弹,一斤半重的短刀,四斤五两重的强弩,再加上八斤重的三十枝弩箭,这样的基本配置已经足足有四十二斤重了。再加上必须的口粮和食水,负重近五十斤的情形下,京西军最精悍的军卒可以做到急速行军十五里,至少少年军全体就能做到,可是到了目的地之后,大多数人早就累的没了战斗力。

文彦博并非是一个浅薄的人,他说这一番话是有根据的,现在大部分宋人都认为云峥麾下的京西军之精锐不下当初的魏武卒,而《荀子,议兵篇》有云:“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

意思是魏武卒背着百十斤重的东西半天就能走一百里……未完待续。

ps:

第一章,